前话
“工匠”,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匠心筑梦,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2018年中国职业技能竞赛上通工匠成长记
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有一批这样的“工匠”,他们从事的工种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共同的闪光点——技能精湛、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拥有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个秋末冬初,他们携手在刚刚落幕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通号第十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为上通获得累累硕果。
风火妹子缪来芳

11月12日上午,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组织召开技能竞赛总结表彰会,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会上,“全国技术能手”的获得者缪来芳收到一个惊喜:一份正式录用通知书。当她从法人代表手中接到录用通知书时,她笑得眼睛全迷了起来。会后党群部门的同事挑选照片时发现没有一张正面照能用的,因为每一张照片里她都开心到忘记了表情管理。
彰会上,获奖选手要发言,轮到缪来芳时,她噌地从位子上站了起来,人小小的,立得笔笔直,手里捧着讲话稿,嗓门很洪亮:“……我会永远记得考试前夕,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的场景,会因意见不同,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知道这段话里争得面红耳赤的是谁,没错,就是缪来芳自己。
生产一支部的同事说她性情泼辣,热情大方,她自己也承认:我是急性子的。她把自己的风风火火、急性子用在工作上,悟性强,能很快适应新要求、新事物,因为她不能允许自己慢。但是大家也知道她做事踏实认真、吃苦耐劳,这次竞赛前的集训,她定定心一坐就是一整天,一焊也是一整天,大家看她人小小的,怕她吃不消,让她注意劳逸结合,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投入。
缪来芳说表彰会发言的时候是最紧张的,相反比赛的时候倒是很平静,她说自己是第一次参加技能竞赛,更注重的是积累经验、享受过程。讲到这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什么,然后笑着说:我表彰会发言的时候把我老公给忘了!完蛋了……”
梦想成真的夫妻俩

徐宝健和李娟娟夫妻满载而归,一个“全国技术能手”,一个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没有一个奖项是随便得来的,更何况是一家有两个奖!备赛的几个月来,徐宝健和李娟娟夫妻俩互相鼓劲、督促,他们把没商量完的问题带回家,饭桌上都围绕着学习心得和各自在复习中出现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放弃休息日加班练习成了他们的约会。有时候徐宝健练不动了,想准点回去,但看着媳妇还在认真的备赛,他只能摇摇头老实坐回自己的工位上。这次比赛,李娟娟有些紧张,“2016年的竞赛上没有发挥好,为这次比赛准备了很久,其实付出了很多,怕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支持都打了水漂”,徐宝健却完全是一副平常心态,也许是他的沉着感染了李娟娟,让李娟娟安心下来。
“得知俩人都获奖了,又激动又感动,去之前想过一起得奖,能携手共进,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回上海后,徐宝健在微信打出这段话。其实考试过程中,他并不轻松,从上海到天津,一路的奔波,理论考试结束后他发起了高烧,当晚被送至医院输液治疗。睡不好吃不下,操作考试当天烧也没退,因为怕困也没敢吃药,排故分4批,他是最后一批,从早上7点进考场一直等到下午5点才开始考,直到晚上八点结束,等了一天再加上身体状况不好,徐宝健觉得自己获胜是没有希望了。好在,三天的角逐虽然不轻松,但是徐宝健和李娟娟的共同愿望还是实现了。
杜队长的压力与奉献

11月12日下午,公司总经理腰林汉,副总经理申龙等领导与竞赛参赛选手、生产技术部门人员、辅导师傅等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座谈交流。杜荣骅作为队长第一个发言。这是32岁的杜荣骅第四次参加中国技能大赛,他曾获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国通号技术能手称号,这一次,比赛经验丰富的他担负着队长的职责。
时间倒回至今年7月,为方便竞赛选手们磨炼技艺,公司将分厂六楼的创新工作室提供给选手们做训练场地。在这里,杜荣骅带着大家一起强化实践练习,交流提升理论知识,大家喜欢叫他“队长”,“工作默默无闻,不争功、不冒进、心细、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强”是其他选手对他的评价。备赛的过程并不轻松,日复一日的练习、积累,杜队长带着大家将汗水挥洒在这间工作室里……同时,作为一员老将,他的压力也大。比赛实操时,数次征战的老将杜荣骅被安排在第一个出场,并最快找到第一个故障点,他为上通选手们开了个好局。比赛结果出来后,他都没来得及失落,因为这次上通的成绩实在太亮眼,他这个队长功不可没。他有遗憾,但不后悔。
小事不小

10月28号下午,刚抵达天津的选手们得到消息,29号上午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理论考试,行李都没来得及整理的大家,又卯足劲复习到晚上12点多。这不是临阵磨枪,据高级工程师马康和人力资源部高冬梅透露,备赛期间,选手们每天都是不复习到深夜不罢休。马康和高冬梅作为这次的带队老师也不轻松,马康负责技术保障,高冬梅是后勤保障,为了保证选手们能安心准备比赛,所有的大小事务都是他们在张罗,传达临时会务精神、准备每日交通往返路线、车辆等,初冬的天津,高冬梅骑着共享单车为选手们去买红牛……两位说这是小事,不值一提。

还有同样的 “小事”。为迎接本次职业技能大赛,上通公司在选拔出第一批参赛选手的同时,筹备起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是成立竞赛组委会,制定保障方案,安排训练计划;二是购置训练材料,教材、器材、布置操练场所、指派有经验的师傅指导辅导等;三是广泛宣传动员,为技能竞赛的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等。

公司上下各部门协同合作,公司领导班子全程高度重视,副总经理申龙多次探望慰问参赛选手并开会部署培训工作。选手出发前,公司组织召开赛前动员会,领导们对参赛选手提出鼓励和希望,希望选手赛出风格、赛出上通的水平、赛出上通人的精神面貌;技术专家沈淼、李文山、胡飞龙、田源、蔡敬东、唐则第、刘阳、端春红、冒春燕等人的悉心辅导支持,人资、党群、办公室、后勤、生产、技术、工艺、安检等部门的全力支持,大家为选手们做好各项保障。这也是“小事”。

小事不小。9名参赛选手的背后是上通的鼎力相助。
同样是胜利
对于缪来芳、鞠久峰、潘小冬、高学敏来说,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天时地利人和,有付出,有收获。对于杜荣骅、杨赛宇和陆裕峰,大家也为他们自豪。虽未得奖,但是他们贡献了别样的精彩。


队长杜荣骅用自己的沉稳、高效和奉献打开了比赛的有利局势,为其他选手的正常发挥奠定了基础;杨赛宇和陆裕峰从零开始接触信号钳工,即使是本次获奖的高学敏,虽然参加过技能比赛,但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接触不到信号钳工相关的,“由于工作性质有限,信号继电器接触较少,但钳工的工艺要求是一样的。”陆裕峰对备战的过程一语带过,虽未详说但足见当时的辛苦。接触较少的继电器和转辙机现已能熟练组装,原本面生的理论知识也已熟背如流,每一个困难、每一道难题,都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渺小,变成对他们的历练。杨赛宇理论成绩满分,陆裕峰也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他们完成了从零到有,从有向优的转变,这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

11月12日的表彰会上,上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朱秋林在讲话的最后说到“我相信,我们无论性别如何、职务高低、年龄大小,有志者都将在这里实现梦想。”“这里”是上通,获得的成绩已经过去,未来铺展在眼前,新的起点将从此刻开。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上通正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