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工业集团上通公司组织生产中心技术骨干20余人前往上海模具协会和上海铸造协会工匠企业开展信号钳工实操培训,以交流实践进一步促进员工技能素质再提升。这是上通公司今年“走出去”培训的一次有益尝试。2020年,上通公司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搭建职业培训云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远程+现场”模式进行培训教育,截至目前已开展内、外部培训70余次,实现技能、技术、适应性、安全质量、综合管理全覆盖。
转思路,弘扬工匠精神
据统计,2016年之前,上通公司一线技能人才存在较大人员流失问题。流失人员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的员工占比超过50%。高技能人才的流失不仅直接带来技术和经验的流失,同时打击了一线职工士气。如何扭转局势?上通公司从自身入手,转换思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自2016年起,上通公司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留住人才。如今四年时间过去,我们用一组数据来汇报战果——2016年至2019年,上通公司离职技能岗位人员中,高级工及以上人员为个位数。
业以技精,第一步就是大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党工团联建,从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技能水平等方面,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得到了各党支部、部门、支会的踊跃参加。同时公司还分别于生产中心、技术中心开展“师徒帮教”拜师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在中国技能大赛——第16届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中,上通公司选派的6名选手分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通号集团技术能手荣誉,在公司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成绩的主旋律在公司一线员工中回响,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19年底,公司单盘制造部结合部门实际情况举办劳动竞赛,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部门是利用现有的双面八显示机车信号机订单,分焊接、组装、调试三大块内容对选手们进行技术考验,整个竞赛分工明确,组织有序,不仅没有影响正常的生产任务,还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水平,活动共有141名员工报名,占部门人数的90.4%,参加竞赛的不仅有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还有新进公司的年轻员工,大家争相比一比、赛一赛,想利用竞赛这个舞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
与此同时,公司人力资源部一方面联合宣传部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技能人才激励表彰工作,营造技能成才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政策制度的宣传力度,提升员工知晓度,帮助员工熟悉了解、用足用好制度,共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
“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上通公司紧密围绕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牵引作用,大力推进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截止目前,上通公司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并能有效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逐步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目前中级以上技能员工占一线技能员工的比例超过40%。公司统筹技能人才资源,以一流的产品质量、积极完善的现场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能力得到了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和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夯基础,健全培养体系
上通公司坚持员工缺什么补什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技能人才培育方式,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基地,2019年,上通公司再次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和同济大学合作开展中层及后备干部综合提升素质能力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同时,在开展技工教育培训方面,公司连续多年与多所铁路院校开展实习合作,获得充足生源,保障人才供应。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通公司始终坚持突出培养,多方合力健全培训培养体系。一方面,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畅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技术专业岗位序列管理机制,促进技术岗位人员选聘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进一步破除壁垒、借助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培训资源,系统推进公司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公司破除年龄、学历、工种年限等限制,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制度,允许发明专利证书和业绩要素评定技能等级。技能人才可根据从事本岗位工作年限、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条件参加技能等级鉴定,在股份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的职工,将分别晋升职业技术资格。
创品牌,放大辐射效益
田源创新工作室是上通公司技能人才建设的品牌工程。
工作室创立于2017年。2018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股份级田源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成员10名,含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多名,并精选公司高级技师、技师和技术骨干加入,工作室的创建旨在通过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开展技术革新,从而达到改进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田源创新工作室以“弘扬工匠精神,争当通号工匠”为纲领,汇集团队智慧,普及创新理念、技术、方法,围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产品优化、技术革新等主题内容,攻克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2018年,田源创新工作室成功承办第16届技能大赛集中培训项目,封闭训练期间,田源创新工作室利用自身平台和设备,组织焊接、工艺各工序老师为选手们充实专业技能,最终上通公司收获“全国技术能手”2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名、“集团技术能手”2名的优异成绩,其中包含3名创新工作室成员。
“创新”是田源创新工作室的源动力。近年来,工作室秉承着小革新、大效益的创新理念,积极发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方法,通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发明创造,进一步改进生产设备、工器具以及施工工艺,优化工作流程。近年来,技术革新成果显著,TYJL-ADX型计算机联锁电源盘测试台、ATP车载系统轨道电路发码平台、FZL300车载ATC系统整机测试平台、FZL300车载ATC系统整机老化平台等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公司技术革新奖项。
目前,田源创新工作室正紧盯“抗疫情 保增长”的目标,进一步放大技能培训和技术传承的辐射效应,以提升培训、研发质量和层次,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效开展。
强激励,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如何强化激励,并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留住高技能人才?这也是一道难题。上通公司从“心”和“薪”双渠道下功夫,谱写技能人才培养协奏曲高潮。
“全国技术能手”徐宝健和“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李娟娟是一对在上通公司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的高技能人才,俩人都是江苏人,小夫妻俩曾动过回江苏老家发展的心思,部门了解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俩人沟通,协调各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多项困难。如今,这对技术能手扎根在上通公司,并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宝宝。
徐宝健和李娟娟的事例是上通公司惜才爱才案例之一,企业共为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类人才共27名解决此类问题。近几年,上通公司不断加强帮助高技能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特别是在职业发展、工资薪酬、人才安居等方面优先考虑解决,激励公司高技能人才更好地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上通近几年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这是公司要留住人才的决心。在2018年技能竞赛的赛前动员会上,公司领导班子讨论制定《2018年度技能竞赛奖惩方案》并付诸实施。
这些,都是上通公司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大手笔”。同时,上通还在推行技能等级晋升奖补制度;建立“师徒帮教”津贴制度;对创新成果转化给予补助或奖励等方面持续强化人才激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上通公司先后培养出多名“火车头”奖、“茅以升”奖、“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获奖选手,用扎实的人才储备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公司连续多年获评静安区年度创新创业促进就业优秀企业荣誉称号。2019年,公司首获“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荣誉称号,该奖项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评比授予,是对上通公司劳动关系建设进行的全方位测评答复。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2020年过半,新一届应届毕业生即将入职,新苗蓄势待发,青苗郁郁葱葱,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通公司正用行动稳步践行。